背景技术:
1、自1884年安替比林被合成并用于治疗疼痛、炎症和发烧以来,吡唑衍生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许多含吡唑核心的药物被开发出来,包括塞来昔布、安替比林、苯基丁氮酮和利莫那班。此外吡唑支架与其他骨架的融合也产生了一类具有吸引力的分子,表现出显著的生物活性。这类化合物大多为并环吡唑,例如阿哌沙班、西地那非、印普隆、扎来普隆和依他唑酸盐都是知名的市场药物。
2、近年来,在马成课题组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金催化烯酰胺环异构生成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的氮二烯中间体因其能够构建各种并环化合物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策略已应用于各种级联环异构化/(4 + n)环加成反应。池永贵等人在2019年披露了烯酰胺与烯醛的au(i)/氮杂环卡宾(nhc)接力催化环异构化/(4 + 2)环化反应,用于合成呋喃吡啶衍生物。2020年,赵宇等人通过一系列au(i)和pd催化环异构化/乙烯碳酸酯(vecs)环化,证明了高度立体选择性地获得多官能团化呋喃并九元杂环。最近周列锦等人报道了烯酰胺与α-溴羟酸酯通过串联环化/(4 + 3)环化反应合成呋喃[2,3-e][1,4]diazepin-3-one衍生物。周列锦等人公开了一种催化剂控制的环异构化/(4 + 3)环加成反应。邓卫平课题组通过与三甲基乙烷(tmm)的串联反应,实现了金/钯双金属接力催化策略,有效合成了呋喃并氮杂卓。
3、螺环结构可以施加构象约束,减少构象熵的惩罚,从而以一个有利的几何结合蛋白靶点,因而开发构建新型螺环吡唑啉骨架的化合物也将为药物发现提供宝贵的机会。然而,目前对于螺环吡唑啉骨架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虽然现有技术已报道了串联环异构化/(4 + n)环加成反应,但是对于环异构化/(2 + n)反应生成螺环产物却缺乏相关报道。其困难可能来自环加成步骤的空间位阻和芳香族产物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
4、因此,如何实现环异构化/(2+n)反应,从而构建新的螺环吡唑啉化合物,这是本领域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