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1、阿片受体是一类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是内源性阿片肽及阿片类药物结合的靶点,阿片受体激活后对神经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最强且常用的中枢镇痛药。内源性阿片肽是哺乳动物体内天然生成的阿片样活性物质,目前已知的内源性阿片肽大致分为脑啡肽、内啡肽、强啡肽和新啡肽几类(pharmacol rev 2007;59:88-123)。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其相应的阿片受体,即μ(mor)、δ(dor)、κ(kor)受体等。mor是内源性脑啡肽和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作用靶点。
2、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以及呼吸抑制、便秘等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被证明与β-arrestin的功能密切相关。为了减小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可基于mor的负性β-arrestin偏爱性配体设计药物,使β-arrestin介导的副作用降低,增强治疗效果,对于本公开的氧杂螺环类衍生物在作为mor选择性药物的研究中,trevenainc公司研究发现芳基苄位取代时活性较差(j.med.chem.2013,56,8019-8031),但wo2017063509发现了一种芳基苄位成环后却表现出高活性、emax显著提高、herg明显改善、单一构型的mor化合物,其化学式为(1s,4s)-4-乙氧基-n-(2-((r)-9-(吡啶-2-基)-6-氧杂螺[4.5]癸-9-基)乙基)-1,2,3,4-四氢萘-1-胺(化合物i)。cn201980053702.7公开了化合物i的富马酸盐的两种晶型。
3、作为药用活性成分的晶型结构往往影响到该药物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结晶条件及储存条件的不同有可能导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有时还会伴随着产生其他形态的晶型。一般来说,无定形的药物产品没有规则的晶体结构,往往具有其它缺陷,比如产物稳定性较差,过滤较难,易结块,流动性差等。因此,改善化合物i的各方面性质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通过实验发现,制备化合物i的可药用盐晶型十分困难,大多数溶剂和方法都无法得到化合物i可药用盐的晶体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