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是O2,带电子后的产物,包括氧的一电子产物氧负离子O2-、二电子产物过氧化氢(H2O2,)、三电子产物羟基自由基(OH-)、一氧化氮等,半衰期较短,脂溶性。体内活性氧主要是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由Ⅲ状态向状态IV转换中产生,线粒体高O2的环境,使高还原态的呼吸链有电子由呼吸链底物端和氧端漏出,并交给O2,而生成O2-。正常时,约2%的氧参与活性氧的产生;生理条件下,适量的活性氧可促进免疫、修复、存活、生长等。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体系分为酶系和非酶系,酶系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非酶系主要是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E等。细胞内高水平谷胱甘肽GSH,CAT(H2O2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环孢素、抗凋亡因子Bcl-2,可下调活性氧的产生水平。
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
体内90%以上的O2,在线粒体中被消耗。O2一方面作为呼吸链的终端电子受体参与产生ATP的氧化磷酸化反应,维持能量代谢;另一方面,O2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有时可生成氧自由基、活性氧(ROS)、活性氮(RNS)、脂类(RH)过氧化物等,脂类过氧化物有烷氧基(RO-)/烷过氧基(ROO-)/氢过氧化物(ROOH)等。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的速率,受线粒体内膜跨膜电位的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的异咯秦半醌(FAD)、泛醌、复合物Ⅲ的细胞色素b566、辅酶Q氧化时漏电子,可产生活性氧;线粒体NADPH氧化酶和黄嘌呤氧化酶可催化生成O2-,线粒体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可催化生成OH-,线粒体蛋白激酶C可催化生成H2O2。
线粒体受外界因素刺激时,包括射线、高压氧、香烟烟雾、空气污染、铅、铬、钒、抗癌药、抗生素、杀虫剂、麻醉药、高血糖、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MLR(microcystin)、高血脂、缺血、乙醛、缺氧等,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B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ATIR、瘦素受体通路等高度活化时,也可使活性氧产生明显增加。